新闻动态
热点资讯
- 久融控股(02358)附属拟3648.78万元出售杭州东部软件园约5.22%股权
- 记者:曼联已与埃基蒂克谈判 得知可低于1亿欧成交
- 河北体彩召开媒体通气会
- 基金分红:中银富享定期开放债券基金6月17日分红
- 2025年10月7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黄香蕉苹果价格行情
- 1月22日基金净值:兴全合润LOF最新净值1.5639,跌1.08%
- 包钢股份:包钢金石主要从事萤石等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
- 知名女团爱豆靠“臀垫”修饰?韩网友为其辩护:是真身材_Yuna_偶像_申有娜
- 是“蛎”志男儿?还是女中“蚝”杰?揭秘生蚝奇特的“变性”真相_王庆志_性别_养殖区
- 上篇.参苓白术散的理论研究/第三章 参苓白术散现代理论研究进展/第七节 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主治研究
- 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2:21 点击次数:60 第七节 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主治研究
中医学认为:脾胃为后天之本,生化之源,气血之乡,脾病则百病丛生。《内经》写到:“饮入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。”指出了脾脏的生理功能是输送水谷精微和代谢水湿。然津和湿在体内是以单独的实体存在的,但也不是截然分开的,在病理上也往往是相互关联的。若脾气旺盛,则能完成湿布津的过程;反之脾气虚弱,则会造成湿浊停滞,津气不能输布的状况,而引起各种疾病。
张路玉说:“无论寒热补泻,先培中土,使药气四达,则周身之机运流通,水谷之精敷布,何患其药之不效哉。”这就是医者在临床上使用参苓白术散的前提。参苓白术散乃治疗脾胃虚弱的代表性方剂。然其应用颇广,远远超过了脾胃疾病的范畴。据现代文献报道,其临床治疗范围已涉及到呼吸、神经、心血管等各系统。现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,从不同角度提出对其功效的认识。细观其论,主要是论述了参苓白术散健脾和渗湿两方面的作用。
就参苓白术散健脾作用,薛氏等认为本方可通过调整自主神经功能,从而对消化液分泌起调节作用,方中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等药还能通过调整胃肠道的激素分泌,纠正脾虚胃泌素分泌降低状态,改善腺体细胞合成消化酶,影响消化液的质和量,从而达到健脾目的。冯氏 提出脾胃虚弱常因肝木相克太过所致,故重用白芍养肝平肝,缓急止痛。用党参、茯苓、白术健脾益气,以助运化,陈皮、扁豆、山药、砂仁、薏苡仁健脾除湿,地榆、槐角、黄连苦寒清热燥湿,又用半夏辛温散寒化湿,为辛开苦降,寒温并用,阴阳并调之法,从而达到恢复中焦升降运化之目的。诸药合用,共奏益气健脾,辛开苦降之功。
张氏 提出“专补脾阴不足,用参苓白术散”。方以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及四君子平补脾胃之气,脾胃之气健旺,则运化功能正常。配以扁豆、茯苓、薏苡仁、山药之甘淡,莲子之甘涩,辅助白术健脾,半夏、砂仁辛温芳香醒脾,佐四君促中州运化,使上下气机贯通,则脾胃健运。
就参苓白术散渗湿作用,薛氏 认为“泄泻之本,无不由于脾胃”,若饮食失节,起居不时,以致脾胃受伤,则水反为湿,谷反为滞,精华之气不能输化,乃致合污下降,参苓白术散功能补气健脾,和胃渗湿,能增加肠管对水及氯化物的吸收,而且大剂量时能抑制肠管的收缩,有抗炎、利尿、抑制浆液分泌,可达到渗湿的目的。
同时有利小便、实大便的作用。王氏 提出脾虚与湿阻并存,光燥湿,则脾虚更甚,则湿无从去,所以治疗上,应扶正祛邪并施,扶正健脾,才能真正达到祛湿的目的。参苓白术散,扶正不碍邪,祛湿与扶正并举,使脾气旺盛,湿去气行,中焦运化恢复正常。
孟氏 认为“水惟畏土,其制在脾”,治疗水湿之邪应用培土制水之法,故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,取其健脾益气渗湿之功,最终达到水去病安之功。
钟氏 认为“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,脾肾虚则水妄行,盈溢皮肤而全身肿满”。由此观之,在治疗上,应抓住脾肾虚这一病机,采用健脾补肾为主,除以参苓白术散方健脾益气,运化水湿之外,还可加熟地黄、菟丝子补肾填精,相辅相成,能收到较好的效果。
更多医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,对参苓白术散功效进行了总结。
张氏 提出痰湿蕴结在脾,耗气伤津必损肺,后天失养终及肾。阴损及阳,阴阳两虚,缠绵难愈。“脾为生痰之源”,“肺为贮痰之器”,故哮喘一病,不能专治肺脏,关键在于调理中焦;机枢一转,气血生化旺盛,水谷精微敷布正常,土旺金生,则哮喘自平。张氏以参苓白术散加减,健脾化湿以正本清源;补肺敛气以止咳平喘;温肾填精以纳气归元,治疗了许多哮喘顽疾。
曾氏 宗《内经》“五脏六腑皆令人咳,非独肺也”之说,认为临床单用肺经药治疗咳嗽每每不易奏功。“咳则右胁下痛……动则咳剧”,此谓“脾咳”是也,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和中、渗湿化痰收效满意。
王氏 提出用参苓白术散加减,止流塞源,培土制水。使脾运健,肾阳复,肺气宣,壅滞通,不治水而水自利,不消肿而肿自消。水肿长期不退,时消时起,临床上以脾肾阳虚者十之八九。治疗时应采取温补脾肾之法,不能图一时之快而峻剂逐水,犯虚虚之戒。
对于本方所治病证,结合现代临床上所遇到的病名病候,认为本方所治病证总的来说不外乎以下几种:①咳嗽,②哮喘,③腹泻,④结核,⑤虚劳,⑥贫血,⑦疳积,⑧消渴,⑨痢疾,⑩胃痛等等。
曾氏 认为由于本方药性平和,温而不燥,又无壅补之虞,是一首健脾益气、和胃渗湿、生津保肺的常用方剂,故临证之时,遇脾胃气虚而挟湿之证,投本方,屡试屡验。笔者认为,应用本方时当以面色萎黄或苍白,纳差,神疲,舌淡胖,边有齿印,苔薄白或白腻,脉濡细而缓为辨证要点。并曾以此方或以此方稍加增减治疗慢性肠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贫血、肺结核、慢性肝炎或肝炎恢复期、慢性肾炎,以及女子月经不调等属于脾胃气虚挟有湿邪者,均取得了较好疗效。
参考文献[1]吕继红,张建文,刘文选,参芦“催吐”的再探讨,河南中医药学刊,1996,11(3):64-65
[2]王世民、党参出典小考,山西中医,2005,21(6):42~43
[3]李向高,古代人参基原考辨,中药材,2002,25(11):818~823
[4]万明新陈皮的临床应用。江西中医学院学报,1996,(7):59~60
[5]贾金花,唐苏,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病举隅·陕西中医,2002,23(1):76
[6]曾向群,参苓白术散的运用模式。光明中医,1998,13(77):18~19
[7]唐有余,参苓白术散临床运用举隅,湖南中医杂志,1999,15(6):56
[8]余兴华,戴琳。茯苓菌核不同部分的临床应用。海峡药学,2003,15(4):83~84
[9]兰友明,兰义明,鲍雪娇,参苓白术散临床新用,福建中医药,1998,(1):42
[10]晁风巧,砂仁后下调查分析。菏泽医专学报,2001,13(1):69
[11]兰友明,兰义明,鲍雪娇,参苓白术散临床新用,福建中医药,1998,(1):42
[12]唐有余,参苓白术散临床运用举隅,湖南中医杂志。1999,11(6):56
[13]薛坤会,张仲森,徐家田,刘祥瑛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胃肠病的经验。陕西中医,1998,19(7):319
[14]冯艳、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.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,2001,7(12):63
[15]张小红,参苓白术散和西沙比利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2例.安徽中医临床杂志,2001,13(3):182
[16]王驰,参苓白术散合平胃散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3例.浙江中医学院院报,1998,22(2):25~26
[17]孟长厚,刘军,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,乌盟医院院报,1994,(4):49
[18]钟捷,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炎普通型36例新中医:1992,25(11)112
[19]张志卿,王天夫老中医运用参苓白术散的经验,河南中医,1984(2):19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